很多家长咨询时,其实孩子并没有确诊ADHD,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担心因为自己的误判,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,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是理智的,如果孩子症状并不严重,或者压根儿就不是A娃,医生的否定就会引发家庭矛盾和亲子关系。
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:孩子写作业半小时只抄了三行字,橡皮被切成了碎渣;在超市为了一包糖果突然躺地哭喊,引来周围人侧目;老师反复反馈上课插话、打扰同学。这些常见行为背后,可能需要我们区分是普通调皮还是ADHD倾向。
观察维度1:注意力持续性
轻度:写语文作业时偶尔走神看窗外,家长提醒后能继续写10分钟。
重度:抄写20个生字需要1小时,过程中反复摆弄尺子、在草稿纸上画迷宫,多次提醒仅能维持2-3分钟注意力。
观察维度2:行为控制力
轻度:课间和同学追逐打闹,但听到上课铃能停下。
重度:在图书馆突然大声唱歌,被工作人员制止后,五分钟内又控制不住地跺脚拍桌子。
观察维度3:情绪调节
轻度:想要新玩具时瘪嘴哭闹,转移注意力后情绪平复。
重度:因冰淇淋口味不合心意,持续尖叫踢打货架超过20分钟,安抚无效。
除了以上三个“问题显现程度”区别,我们还要学会区分三个特殊信号:
首先要注意的是场景无差别行为
普通孩子在家活泼,在外会收敛;需关注的孩子在教室、医院等场合都出现推挤他人、抢夺物品等行为。如孩子在爷爷葬礼上持续绕着花圈奔跑,完全无法感知场合特殊性,家长制止也不会安静下来。这在成年人中也会出现,如探望一个危重病人,开始还正常交流,忽然想到一件事,开怀大笑,完全不顾及患者和家属感受,自己却毫无察觉。
其次,看孩子是否异常精力旺盛
入睡困难(超过40分钟无法睡着),且次日仍持续亢奋。约68%的ADHD儿童存在睡眠障碍,但白天不易疲倦。
最后一点可以观察孩子的疼痛反应是否异常
摔倒擦伤后不哭不闹继续玩耍,或对温度感知迟钝(如寒冬不愿加衣)。医学提示:52%的ADHD儿童伴随感统失调,痛觉阈值较高。
家长如果打算带孩子去医院诊断ADHD,可以先在家用自测方法,准备笔记本连续记录两周:
每天分心次数(从写作业到洗漱各环节)
情绪爆发持续时间(从开始哭闹到完全平静)
不同场合失控频率(家庭/学校/公共场所)
当出现以下现象时建议专业评估:
连续2个月破坏课堂秩序超过3次/周
因行为问题被2个以上兴趣班劝退
身高体重正常,但常出现无法解释的跌倒/碰撞伤
对于低龄儿童,家长可以在家先改变教育策略,观察孩子是否有进步,如:写作业时用厨房计时器设定15分钟为一个阶段,完成后可玩5分钟指尖陀螺;公共场所失控时,立即带到空旷处安静陪伴(避免讲道理),待呼吸平稳再沟通;每周3次游泳或跳绳,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(研究显示规律运动改善30%注意力)
如果孩子符合3条以上重度表现,或出现咬指甲到出血、反复用头撞墙等自伤行为,请尽快前往儿童心理科就诊。记录孩子失控时的具体细节(如持续时间、触发因素、安抚方式有效性),这些信息比量表更能帮助医生判断。
养育A娃过程中,请同时观察孩子的"闪光点":很多ADHD儿童在乐高搭建、绘画创作等方面展现出超常专注力。保留这些积极记录,既能缓解焦虑,也能为后续干预找到切入点——比如让坐不住的孩子通过捏彩泥锻炼持续注意力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我们要做的,是帮他们找到适配的成长路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